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2971章 两篇新闻稿(1/4)

作者:大强67
王红花和二叔的态度,叶茂自然看得出来,他们希望自己进入体制内,至于他们的想法叶茂自然想听听。

于是王红花和叶雨凡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不过理由跟叶茂想的差不多。

无非是叶茂的能力很强,在体制内会有更大的发展。

叶茂他们这代人跟父辈的想法已然不同了,大道理和情怀对他们而言,就是说教。

他们更偏重于实际的东西,特别是关于自身的利益,这个倒不是自私,而是社会现状造成的。

比如西方国家,因为是资本社会,只有自己利益能满足的情况下,他们才会支持。

改开以来,华夏其实也在朝这个方面发展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离了钱什么也做不了。

过去房子是分的,教育是免费的,医疗是救死扶伤的。但是这一切全变了。

体制的改革,价值观自然也会改变。甚至包括兵团在内,土地承包之后,什么都需要钱了。

这也让叶茂他们这一代,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明白了钱的重要性。

所以,他能很愉快的接受老爹的安排,甚至从小就觉得,接手战士集团,就是他的使命。

但是王红花和二叔今天的态度,让他有些迷茫,父亲早就安排好了,他们为啥还跟他说这些呢?

难道他们跟父亲观点不一样?或者干脆就没有跟父亲商量?直接找的自己?

叶茂只是想了一会儿,就对叶雨凡说道:

“二叔,你跟我父亲商量一下吧,如果你们态度一致,我就服从你们的安排。”

晚饭并不丰盛,王红花生活一直很简朴,就是几样普通菜肴。

不过叶雨凡明白,就是普通菜肴,也不是他能轻易吃到的,最起码不会有那么多各种残留。

而此时的兵团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那就是北疆日报和兵团日报,同时在报导一件事情。

那就是关于17师解农业用水的新闻。

北疆气候干旱,这个谁都知道,特别是南部地区,一条水渠从河流引水到农田,利用率连一半都没有。

大部分的水源都在中途流失和蒸发,这一直是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。

但是十七师却把这个问题解决了,虽然还有一些损耗,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
坎儿井大家都知道,那是古时候,北疆百姓们想出的最好的办法。

但这个办法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复制。不然老首长从带着队伍入疆开始,早就大规模修建了。

而十七师想出的方法,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了。只是,同样一件事儿,报道的主人公却不是一个人。

一条报道是来自十七师记者,他们主要是宣传师长魏长庚,下基层亲自解决问题,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并且和职工们一起改造水渠,上面自然还有各种他赤脚卷着裤腿,拿着铁锹和战士们一起干活的情景。

而另一条新闻则来自基层,就是一个连队的战士投的稿子。

这个就比较全面了,这里面报道的却是叶雨泽和杨革勇,他们一直吃住在连队,连续跟战士们一起奋斗了十几天。

然后彻底解决了一团的用水问题,而且给其他团场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本来这两个新闻都没有毛病,但是问题却出在这件事儿的主角上面。

一个是师长,一个是刘庆华资金的控制人叶雨泽和杨革勇。

这件事儿,如果不是有心人特意去追究,也不算什么事儿,毕竟每天新闻那么多,有几个人真的去仔细看?

都是需要时候,拿来使用一下,用来表彰,或者树立什么典型。

事情出在京城一家报纸的主编身上,这个刊物是国家级别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